学院新闻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第一届全国爆炸容器专题研讨会情况介绍

作者:力学   日期:2013-12-13   点击:[]

第一届全国爆炸容器专题研讨会情况介绍


新闻类型:学术动态    发布时间:2010-12-24 00:00    来源:力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更新:中国力学学会 

为促进国内爆炸容器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推进爆炸容器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第一届全国爆炸容器专题研讨会于12月6日-8日在四川绵阳科学城九龙宾馆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主办,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和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会议由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胡海波研究员担任会议主席,由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所长周刚研究员、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总工程师谷岩研究员、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所长郑津洋教授和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庆明教授担任会议副主席。来自海军、二炮、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江苏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北京何为永泰公司、上海理工大学、西南科技大学、中物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化工材料研究所、总体工程研究所等单位的70多名会议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谷岩研究员主持,流体物理研究所所长邓建军研究员代表主办单位致辞,对与会来宾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会议主席胡海波研究员和会议副主席周刚研究员分别讲话,介绍了召开爆炸容器专题研讨会的背景和意义,并对爆炸容器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大会报告中,流体物理研究所谷岩研究员、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周刚研究员和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郑津洋教授分别介绍了流体物理研究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化工机械研究所在爆炸容器领域的研究进展。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张德志研究员、流体物理研究所胡八一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胜利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铁钢教授和流体物理研究所柏劲松研究员分别作了题为“大当量爆炸容器载荷与设计技术”、“(大庆油田)2 kg TNT当量爆炸容器系统研制”、“含不同角度穿透裂纹板拉伸断裂的有限元模拟”、“水下爆炸容器中流-固耦合的数值模拟”和“爆炸容器流场与结构响应数值计算”的精彩报告。在本次会议的二十多个报告中,爆炸容器及其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就爆炸容器的内部流场、容器的动力学响应机理、容器的失效和寿命评估以及爆炸容器的设计技术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并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爆炸容器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和发展方向。

    本次会议得到了主办方流体物理研究所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流体物理研究所所长邓建军研究员和党委书记吴强研究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二炮某部队总师昌旭东少将、海军某研究室主任雷俊牛研究员和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庆明教授等领导和专家也专程到会关注爆炸容器领域的研究进展。

由于爆炸容器设计涉及多个学科,其动力学响应过程非常复杂,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完整的爆炸容器设计标准。2002年,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专门成立了Task Group on Impulsive Loaded Vessels(爆炸容器工作组),一直致力于爆炸容器标准的制定工作,其成员主要来自美国和英国等国核武器实验室的爆炸容器研究人员。本次会议借鉴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爆炸容器工作组的经验,在12月7日晚上召开的爆炸容器工作组讨论会上,由流体物理研究所、西北核技术研究所、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等单位联合发起成立了我国的爆炸容器工作组。专家们对工作组的定位、研究方向和工作方式等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我国的爆炸容器工作组旨在对爆炸容器领域中的科学和工程问题开展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并将有助于推动国内外爆炸容器标准的制订工作。工作组的组长由流体物理研究所胡八一研究员和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周刚研究员共同担任,执行秘书由流体物理研究所董奇博士和西北核技术研究所张德志研究员共同担任。

12月6日下午,会议主办方流体物理研究所邀请会议代表们参观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馆和流体物理研究所所展厅,流体物理研究所总师谷岩研究员到所展厅为会议代表们介绍了流体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情况。12月8日下午,会议代表们考察了北川地震遗址和新北川县城。 参会代表们一致认为本次爆炸容器专题研讨会学术氛围浓厚,为国内爆炸容器研究的同行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增进了各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经各单位讨论决定,全国爆炸容器专题研讨会将每两年举办一次,第二届全国爆炸容器专题研讨会将于2012年由西北核技术研究所举办。

信息更新:中国力学学会            

         


上一条: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mart Materials and Nanotech
下一条:2012海峡两岸破坏科学/材料试验暨第九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纪要

关闭